虚拟仿真中心简介
我校汽车交通虚拟实验仿真教学起步于2000年,由当时的汽车工程教研室教师开发了汽车理论模拟计算软件,将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等汽车及发动机性能曲线以形象生动的图形图像方式经计算机编程方式表达出来,用于汽车理论、汽车运用工程等课程的实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中心的发展,先后以购买或委托加工等方式添置了ANSYS LS-DYNA、AMESIM、MATLAB、TACAR、PC-Crash、Presys、PC-RECT、Vissim、ETAS、ECU硬件环仿真系统、CAN总线仿真测试系统、机动车保险承保模拟实训教学系统、汽车维修服务情景仿真教学系统、图形化车险理赔估损模拟教学系统、汽车动态信号仿真与测试系统等虚拟仿真实验软件,为汽车交通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以及课程设计、工程实践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起到了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汽车交通虚拟仿真实验中心逐渐形成汽车结构虚拟仿真实验室、汽车性能虚拟仿真实验室、交通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三大方向实验室。实验室涵盖整车及零部件结构、汽车运用与维修、整车性能、零部件测试、新能源、交通运输与工程、交通安全等主要研究方向,基本满足学院汽车与交通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并对学科平台及科研起到了反哺作用。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以汽车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借助学院、学校各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和工程中心等平台资源,汽车交通虚拟仿真中心拓展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建设理念和质量标准,借助前期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现有虚拟仿真软硬件环境和教学资源形成了以汽车结构与设计、汽车动力匹配、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碰撞事故与场景、交通运输等一体化的“汽车交通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了汽车交通类专业的高危、不可及等危险环境操作过程中的虚拟与真实事件的有机结合。
2021年,汽车交通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获批省级虚拟仿真示范中心,中心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和“车辆工程”硕士点、“车辆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汽车测控与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汽车关键零部件(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与仿真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西华大学工作站)、国家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放检测实训基地、四川西华交通事故鉴定中心等专业、学科平台建设而成,主要面向汽车及交通专业学生,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测试基础、大件运输、交通事故鉴定等相关理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心通过软硬件平台的建设,使学生能自由、自主、方便的实现实验操作,开拓视野、提升知识认知力,培养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
汽车交通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现有设备原值约400余万元、仪器设备约100余台套,建筑面积约300m2。,开放共享课程资源30项,涉及汽车结构认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性能测试、运用服务等产业链环节。中心秉持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旨在根据智能网联交通、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汽车交通类工程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中心共有教师及管理人员71人(其中企业人员16人),45岁以上31人,45岁以下40人;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21人;博士24人、硕士42人、本科5人,双师型教师27人,师资队伍涵盖了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
中心结合汽车交通专业特点,以“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虚实结合、资源共享、提高效应”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我院对学校特色学科的支撑作用,紧密围绕我院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高水平队伍及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内涵品质,依托我院省部级学科平台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着力建设具有省内一流、具有示范作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校内外共享。
(更新于2023年10月)